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相册
靖远园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闻动态合作社新闻 合作社新闻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合作社新闻 >> 行业新闻

水稻种植技术

2011-02-12 15:03:29阅读次数:1009打印返回

    (一)水稻育秧
  早稻 以中熟品种为主。安排好播种期,插秧期和收获期,为高产提供条件,即三月中旬播种,4月中旬插秧,7月中下旬收割结束。在山区,则提前几天进行播种插秧。
  育秧方式:水秧法,不整畦,四周不开沟,秧田耙平,将种子直接撒播,保持水层,亩播80~90公斤种子,可插10~12亩大田。水秧法到60年代初期就淘汰。湿润育秧法,60年代兴起,70年代以后普遍应用。将田犁耙平后,整畦留沟,亩播40~50公斤种子,可插10亩大田,秧田可干可湿,以湿为主。湿润铲秧法,系由湿润育秧法发展起来的,亩播200~250公斤种子,70年代普遍推广。
  卷秧法,利用田地或砖埕做秧床,铺上1~2厘米的泥浆后播种,然后浇水,保湿移栽,60年代至70年代初曾普遍推广,到80年代已少见。两段育秧法始于1965年,为解决烤烟地区早稻超季节插秧的问题,大溪公社后时大队采取两段育秧方式,第一段秧长两叶至3叶时移植,烤烟采摘结束后在“小满”季节移入大田。霞寨等地则在春分前后秧苗先垫入大田养粗壮,到谷雨前后进行插秧。
  晚稻 严格把住“两个一”,即“八一”前插完秧,“十一”前齐穗,按这个要求再根据不同品种,确定播种期,一般常规品种在芒种至小暑期间播种为宜。采用旱秧,一般在两叶一心时,先湿润后排干水,至移栽时旱拔插秧,这是平和农民历来晚稻常规育秧方法。
  (二)水稻种植规格
  解放前,常以9×10寸、10×10寸为种植规格。50年代初,提倡合理密植,平原7×8寸,山区8×10寸。1958年,曾一度盲目地进行高度密植(2×2、2×3寸),有的还进行移苗并坵,导致减产。60年代后,高杆品种恢复8×8寸、8×9寸的规格,矮杆品种多以5×5寸、5×6寸或4×7寸。70、80年代,平原常规晚稻以6×7寸、7×8寸为多,杂优倒种春大多以6×5寸、6×6寸、6×7寸为种植规格,山区倒种春以5×5、5×6寸为多。
  (三)倒种栽培、再生稻、旱稻和直播
  倒种栽培 60年代初期,倒种栽培技术传入平和,群众把珍珠矮等中熟种,在早稻收割后将收成的种子(新种)用做晚稻栽培,或把上一年留下来的早稻种子(即陈种)做为晚季栽培称倒种。一般于大暑前播种,立秋前插秧。用此法栽培有利于快速繁殖良种,缩短大田生育期,提早晚季收获季节,有利晚季避寒夺丰收,也为后作提供提早季节的条件。7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,至今仍普遍应用,常年种植面积10万亩。西北部山区乡镇晚稻普遍种植倒种春。
  再生稻 70年代后期,西北山区为避寒多收一季,选用再生力强的早(中)稻,于收割后利用其稻兜进行再生栽培,多收一季。芦溪、九峰等乡镇利用杂交中稻再生栽培,一般亩产100~150公斤。
  旱稻 小溪、山格沿花山溪畔一带,历史上曾因耕地缺水而种植旱稻,一般春分前后播种,大暑前后收割,亩产150~200公斤。解放初期,尚有部分栽培旱稻。随着水利设施改善,旱地改水田后,便不种旱稻。
  直播 由于春寒造成烂秧、缺苗或春收作物推迟收获,采取早稻直播,即直接将种子点播于大田,以赶季节提早成熟,一般亩产200~250公斤,至80年代已较少采用。

上一篇:靖远高原夏菜        下一篇:大棚小辣椒中后期管理技术
最新评论
发表评论
  • 登录名:    密码:    验证码: *    

版权所有:靖远园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-1 技术支持:千乡万才科技(中国)有限公司